202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大进展!
来源:源点credit  时间:2024-01-16 17:27

640.jpeg


进展一

信用建设加速驶入法治化轨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强调要完善社会信用这一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加快推进社会信用立法是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的核心内容,有力支撑资源配置优化和良好营商环境构建。

2023年9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公布,《社会信用建设法》被纳入第二类项目(需要抓紧工作、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此外,在国家层面,已有70部法律、67部行政法规中规定了专门的信用条款;在地方层面,累计26个省市自治区、18个市出台社会信用法规条例,“信用中国”行稳致远的法治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进展二

信用经济理论与实践纵深推进

信用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经济现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守约观念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重要意识规范,也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的重要要求”。

2023年以来,围绕信用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学术界展开深入讨论,掀起信用经济理论创新的浪潮。行业领域,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持续推进,累计30个地区坚持问题导向、立足试点探索、推动重点突破、强化应用实践;地方层面,广州南沙、深圳前海、济南历下,在经济运行机制中积极探索构建以信用为关键纽带的市场经济新秩序。


进展三

信用赋能民营经济环境再提升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2023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肯定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回应了民营企业的重点关切,针对民营企业的痛点难点提出了系列政策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通知》,从“充分认识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的重要意义”“建立违约失信信息源头获取和认定机制”“健全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和“强化工作落实的政策保障”等四个方面作出部署,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夯实信用支撑。


进展四

信用建设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城市是信用建设探索创新最重要最活跃的载体和平台,随着我国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环境成为城市的最重要竞争力,各地方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将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与城市治理和服务的各环节深度融合,提升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对信用的获得感。

2023年11月13—15日,以“信结天下 诚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郑州举行,展现出各城市创新信用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大会也为下阶段各城市推进信用建设工作,从政务诚信建设、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信用监管助力企业减负增效、信用便民惠企应用场景等方面定下基调。


进展五

高水平商务信用经济提档升级

商务信用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务工作的重要基础。加强商务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信用在提升商务领域经济活动效率和行政管理能力中的积极作用,全面发展商务信用经济,积极推进商务信用管理,有利于促进供需衔接,提升流通效率,改善营商和消费环境,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3年8月,《商务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金融监管总局 关于推动商务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统筹推进内贸外贸、外商投资、对外投资合作和对外援助执行、电子商务等领域信用建设,推动信用信息、信用产品和信用服务在商务领域广泛应用,信用交易规模和质量不断上升,商务信用经济发展壮大。


进展六

体系化构建信用信息修复机制

信用修复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推动失信向守信秩序回归的重要手段。基于诚信社会信用建设的法益保障的要义,不仅要保障守信者的法益,也应当保障失信者的法益,给予失信人在主动修复失信行为下的权利救济和保护。

2023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条件、规范程序、强调协同。此外,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和行政处罚公示信息信用修复管理程序规定(试行)》,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开通运行信用修复系统,进一步明确信用修复的办理程序和工作时效。加之,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纲要(2019—2023)》中提出的“探索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制度”,高效便捷规范的信用信息修复制度体系正加快构建。


进展七

融资信用服务化网络加速构建

“信易贷”模式是发展普惠金融、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路径,是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具体体现。2023年12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金司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全面提升‘信易贷’服务质效 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全国现场会。

近年来,各地方、各有关金融机构推进“信易贷”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主要在信用信息共享、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建设、与银行机构务实合作、地方创新实践等四方面实现重要突破。截至10月底,国家平台通过省级节点联通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202个,服务范围覆盖全国,国家平台信息查询次数突破2亿次。截至9月底,一体化平台网络已通过信息共享累计支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20.8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4.8万亿元,融资规模实现新突破。


进展八

信用应用场景体系化显著增强

信用便民惠企,旨在助力形成全社会“知信、守信、用信”的大格局,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在“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评选出80个“信易+”应用典型案例,进一步推广信用便民惠企的好经验、好做法,弘扬诚信文化,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诸如,黑龙江省推动全省61.8万个市场主体自愿申请应用“码上诚信”;北京市东城区、湖南省浏阳市广泛开展“信用就医”试点;广东省广州市全面提升“信用+电水气”公共服务效能;山东省威海市出台了涵盖“信易贷”“信易游”“信易购”“信易医”等领域的66项诚信激励措施;广东、上海、安徽等10余个省级地区推出信用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应用场景。更多的“信易+”场景,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进展九

地方性征信平台建设成效初显

新形势下,普惠金融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体系,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更好发挥地方征信平台作用,完善市场化运营模式,扩大区域内金融机构及普惠金融重点群体信息服务覆盖范围。

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披露,地方征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23年末,全国已建成省级地方征信平台31家,合计连通数据源单位2657家,收录当地企业1.44亿户,接入金融机构4741家,进一步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质效。


进展十

跨区域信用联动发展全面提速

紧抓国家战略机遇,聚焦“一体化”,合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十九大以来,经济社会进入更高水平发展,区域一体化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载体。这其中,区域信用一体化合作机制的构建,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信用环境。今年以来,信用一体化在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京津冀晋区域守信联合激励工作形成六项成果;“信游长三角”拓展至13个城市(区)67家合作商,推广“纳税信用绿卡”联合激励;大湾区加强与港澳跨境信用合作和区域信用服务市场共建,试点开展跨境征信合作,粤港澳跨境信用服务联盟、粤港澳企业诚信合规评定规范、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信用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一体化的举措,进一步突破管理体制、行政区划、行业领域的壁垒,更好实现区域内资源的优化整合,从而提升地区竞争力。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