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紧密型城市 医疗集团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时间:2025-05-16 12:33 

    经开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先进制造业园区管委会(筹),区直各部门,各镇办(管区),各有关单位,各有关医疗机构:

    现将《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25年6月25日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夯实,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关于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医政函〔2023〕27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豫政办〔2023〕31号)、《郑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郑州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郑医改办〔2024〕5号)等文件要求,结合经开区实际,现就成立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加快健康经开区建设步伐,通过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工作,推动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满足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管理科学、运行高效、服务优质、分工明确的经开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一体化管理、医疗服务同质化、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强居民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组织架构

    (一)成立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管理委员会,组织架构如下:

    主    任:张国际  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副主任:尹    磊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王    旭  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主持工作)

    委    员:闫海立  区财政局(审计局)局长

                    谈建平  区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主持工作)

    程红梅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张珍珍  区医疗保障中心主任

    张继功  区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主任

    李志营  区城市医疗集团执行院长

    职   责:负责统筹医疗集团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薪酬、医保改革、绩效考核等重大事项,制定相关政策,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置在区社会事业局,由区社会事业局卫生健康科科长杨林担任办公室主任。

    (二)设立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总医院:

    院        长:尹    磊  区城市医疗集团总医院院长

    执行院长:李志营  区城市医疗集团总医院执行院长

    分院院长:梁    斌  区城市医疗集团九龙卫生院院长

    李改清  区城市医疗集团黄店镇卫生院院长

    宋君宁  区城市医疗集团明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道文峰  区城市医疗集团九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周国平  区城市医疗集团潮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于    玲  区城市医疗集团前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郭俊花  区城市医疗集团京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张金珠  区城市医疗集团泰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组      成:由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牵头,联合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

    职      责:负责医疗集团的日常运营管理,落实管理委员会的各项决策,统筹协调集团内医疗资源,推动一体化管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集团总医院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置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负责制定医疗集团章程,明确内部议事决策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负责集团内医疗服务、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三)建立内部管理架构

    1.成立医疗质控专家组

    成    员:熊战胜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务科副科长

    安淑君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

    吴    艳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感染防控科主任

    贾俊格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科长

    刘    红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病案科主任

    杨玉玲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药学部总药师

    陈    丰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医保科负责人

    李    锐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物价科副科长

    张    凯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信息科负责人

    2.成立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专家组

    成    员:厉    菁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

    陈国锋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

    杨营军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大内科主任

    王长安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

    郭    琳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

    靳明伟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

    李    琳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

    杨泽锋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综合科主任

    李文建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

    李    云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核磁共振主任

    张兴雨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CT室主任

    王海波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普放科主任

    乔    辉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主任

    于慧娟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主任

    李向龙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

    四、重点任务

    (一)坚持整合优化,构建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

    1.整合试点医院医疗资源。按照“业务一体化、管理网格化、服务连续化”的思路,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为龙头,辖区内8家基层医疗机构为枢纽,多家村卫生室和卫生服务站为网底,构建网格化城市医疗集团建设,逐步形成服务、责任、管理共同体。做强优势学科,实行错位发展,通过组建专科联盟、远程医疗等方式,提升城市医疗服务的整体性、协同性。

    2.分级落实功能定位。医疗集团负责为经开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点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负责接收上转患者,并将符合下转标准的患者有序转诊到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情况,提供常见病和慢性病诊疗、牵头医院下转患者的接续性医疗服务,并根据分级诊疗标准,将符合条件的患者上转至牵头医院。

    3.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共享。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建立开放共享的影像、心电、病理诊断、医学检验、消毒供应和远程会诊等中心,常用检查检验项目可由基层实施、上级诊断的形式开展,检查检验结果在符合医疗质控规范情况下实行区域互认。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门诊、住院、检查检验等资源优先向集团内医疗机构开放,患者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协助下,预约上级医院的挂号、检查检验,检查检验诊断报告逐步实现实时传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方便群众就医。

    (二)以一体化管理为基础,建立城市医疗集团管理治理新体制

    1.建立健全管理架构。经开区成立城市医疗集团工作推进机制,负责统筹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薪酬、绩效考核等重大事项。医疗集团内部制定章程,明确内部议事决策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继续保留集团成员单位法人资格。集团依托牵头医院管理科室,拓展管理服务职能,统筹资源集约利用,降低管理运行成本,激发服务效率和发展动力。

    2.医疗管理一体化。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内统筹设置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医务、院感、护理、门急诊、药事、病案、公共卫生等方面专家,负责对牵头医院和各成员单位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安全、医院感染控制、病案质量、药品安全、双向转诊、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进行督导检查。

    3.信息管理一体化。根据城市网格化布局情况,逐步推进经开区城市医疗集团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和整合。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管理、医疗、患者信息安全有效地互联互通。探索建立智慧医联体。

    (三)坚持资源下沉,促进城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新提升

    1.优化分级诊疗制度。按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建立疾病分级诊疗目录,规范双向转诊工作流程。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应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治疗和康复。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落实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机制,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将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向成员单位下沉,经成员单位转诊的居民可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

    2.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由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下派选择适合各成员单位专业发展的科室为输出单位进行帮扶,科室主任兼任成员单位业务副院长,深入参与成员单位的业务发展和管理提升,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持续获得高质量的医疗资源及专业指导。护士长,住院总,感控专员等定期到成员单位进行相关业务的指导。科室医师团队为医疗帮扶专家团,定期深入基层开展门诊坐诊,查房、授课等活动,面对面为基层医生提供专业培训及经验分享。

    医疗集团牵头医院对基层成员单位定期开展急诊急救能力培训,加强医疗集团慢病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开展慢病服务管理中心建设,加强对基层慢病工作的管理指导。

    3.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指导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签约服务机制,建立针对普通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重点人群的菜单式签约服务包,健全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医生互动的工作机制,探索开展居家养老应急救治和家庭病床服务改革。

    4.优化医防协作机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融入集团建设,开展疾病三级预防和连续管理等专业指导,建立医防融合制度,完善医防协同工作机制。开展居民健康体检,做实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加强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和恶性肿瘤等健康管理,做到防治服务并重,实现院前预防、院中诊疗、院间转诊、院后康复的全程连续闭环医疗健康服务。

    5.推动智慧医疗建设。探索打造信息化、远程智能设备、慢病服务管理中心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创新高血压、糖尿病“慢病云管家”服务模式。丰富拓展远程医疗中心信息平台视频语音功能,部署覆盖所有医疗集团成员单位,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组建“全科+专科”医务人员团队,对基层开展在线业务帮扶指导,探索打造基层“云诊室”品牌。

    6.信息赋能推进公卫工作精细化发展

    建立“总额统筹-考核分配-动态奖惩”公卫资金管理模式,由医疗集团管委会牵头,整合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重大公卫项目资金等公卫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实行“专项保障、季度考核、年终清算”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接入区域健康档案、诊疗、随访数据,自动生成各机构公卫任务完成进度、质量评分(如慢病患者血压/血糖控制达标率),减少人为干预。根据考核结果动态调整次年资金基数,通过资金统筹与精准考核,既压实公卫服务“硬指标”,又激发机构创新“软实力”,实现政府资金效益最大化与居民健康获得感双提升。

    (四)以完善配套支持政策为重点,建立激励约束新机制

    1.完善政府投入方式。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完善投入方式,围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发展需要,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水平。

    2.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公益性导向的外部考核评价机制,适时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绩效考核,重点考核网格化布局、就医秩序、服务效能、运营管理、保障机制、满意度评价等,促进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立健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内部绩效考核办法,推动牵头医院和各成员单位落实功能定位,加强城市医疗集团的紧密管理,增强医疗服务连续性。

    3.推动医保、医药改革。落实上级关于医疗保障、医药管理、医疗服务价格方面的决策部署和相关政策文件要求。根据医疗集团发展需要,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推进医保方式改革。鼓励以医疗集团为单位落实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五)以党建引领,促进文化建设

    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规划推进文化建设。党委牵头统筹文化载体一体化建设,统一院徽标识、环境视觉体系,依托党建联盟、学科联建等活动打破机构物理边界,搭建共享文化框架;以数字化平台为纽带,常态化开展医德讲堂、跨院技能竞赛、联合义诊等特色活动,促进“服务共融、技术共进”的文化渗透;聚焦“患者至上、协同创新”核心价值,制定集团文化管理规范,通过典型选树、案例推广将文化效能转化为品牌竞争力,形成“党建强基—文化聚魂—服务提质”的闭环生态,实现医疗质量提升与区域健康服务能级跃升。

    五、组织保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各单位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上来,通过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扎实落实各项便民就医举措,让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构更优、功能更强、服务更好,不断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二)部门协同,形成合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各级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措施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抓好工作落实,确保集团建设工作顺利推进落实。

    (三)加强引导,营造氛围。要加强宣传引导,扩大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影响力,引导群众就近优先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牵头医院要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以公益性为导向,增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有效管控医保基金,努力形成良好工作氛围。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