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赞经开区】改革破局,迎难而上拼经济
    来源: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时间:2023-02-27 10:34 

    近年来,河南发挥自身优势,初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当前,河南正着力建设制造业强省、农业强省,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

    聚焦项目

    开年力夺“开门红”

    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河南省第七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火热举行,全省3325个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总投资超过3.1万亿元。

    新年开工,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频频交付订单:324辆新能源公交车在云南开跑;一辆辆崭新的重装履带式强夯机、桥梁检测车启程发车,奔赴各地。

    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推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河南蹄疾步稳建设制造业强省。

    加大投入

    走好创新发展之路

    在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汽集团郑州发动机分公司4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到处是规模化、智能化、自动化设备。从一个毛坯上线,经过十几道工序,到成品下线,平均1分钟多就能生产1台发动机。

    “公司自主研发的发动机,高动力、低油耗、低排放,年产能达到30万台。发动机二期项目投产后,年产能将达60万台。”上汽集团郑州发动机分公司总监祝捷说。

    今年,河南汽车产业将踏上新赛道。上汽新能源二期、奇瑞新能源二期等项目快速推进,力争到2025年,全省汽车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

    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河南延伸电子信息产业链条,加快打造万亿元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推动氢能与储能、生命健康、量子信息等产业尽快成规模,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示范区。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进50项投资50亿元以上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加快打造10个重大先进制造业集群、30个千亿元级现代化产业链和300个特色产业集群。

    整合资源

    打造枢纽经济先行区

    2月8日,伴随着嘹亮的汽笛声,中欧班列从郑州国际陆港缓缓驶出,开往欧洲。2022年,中欧班列(郑州)集货范围覆盖国内3/4区域,业务范围覆盖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全年开行2150班。2023年,开行班次持续增加。
    近年来,河南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发挥区位、交通和产业基础优势,建设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协同并进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过去一年,郑州机场北货运区投入运营、中国(郑州)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业务开通、“船边直提”海铁保税货物班列开行,在互联互通贸易往来中,内需和外需相互促进。

    2023年,河南谋定高水平对外开放,高标准建设郑州国际陆港航空港片区,布局省内二级节点,推进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开行3000班次以上。加快口岸、综合保税区等资源整合、功能集成,引育大型物流企业。持续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运行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枢纽经济先行区。

    在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忙碌的一天从凌晨3点开始。分拣中心内,包裹“排队”经过自动分拣线。3点10分,货车司机武军礼赶到物流园,搬箱、装车,40分钟后,发动运输车前往郑州市上街区营业网点。上午9点返回,第二轮装货、送货。“春节假期后快递量增加,一天送3趟,要忙到晚上7点。”武军礼说。

    “在这里,每天分拣60多万件包裹,高峰时突破百万件。”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艳刚介绍。

    地区生产总值跃上6万亿元台阶,是河南的新起点。2023年,经济增长6%,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粮食产量1300亿斤以上……一系列目标激励河南继续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