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不沿边、不临江、不靠海”的内陆开发区,郑州经开区抢抓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依托中欧班列(郑州)发展海铁联运,形成了以郑州为枢纽的“1+7”铁海联运班列网络。2023年1-9月,郑州集装箱中心站完成海铁联运集装箱发送量55620标箱,同比增长606.3%。其中,9月份完成海铁联运发送量9736标箱,同比增长711%。
大道越平川,亚欧一线牵。“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在郑州经开区交汇交融,漂洋过海而来的货物以海铁联运的方式,经郑州经开区分拨,运往中亚、欧洲。沿海港口功能内迁,豫货出海更便捷。请看来自《连云港日报》的报道。
秋风送爽,走进位于郑州经开区的国际陆港,眼前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有序地往集装箱里码放货物,远处,高耸的龙门吊抓起硕大的集装箱放进货车,汽笛声疾,货运繁忙。
谁能想到,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茫茫旷野。如今,河南“陆上丝绸之路”以此为起点,东联西进,融通亚欧。
中铁联集郑州中心站
2013年7月18日,中部地区首条直达欧洲的货运班列——中欧班列(郑州)从这里启程。截至2023年6月底,中欧班列(中豫号)累计开行超8300班,进出口货运量近420万吨、货值280多亿美元,综合运营能力保持全国前列。
和陆港的相关负责人打过招呼,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驻郑州办事处主任陈圣望挂心着一批货,边打电话边急匆匆地往办公区走去。虽然刚到下午上班时间,但办事大厅里人来人往,电话铃声、讲话声此起彼伏,不时有捏着面单的客商匆匆而过。
“郑州是连云港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跟郑州的合作由来已久,同在新亚欧大陆桥这条线上,依托陇海铁路运距短、成本低等优势,为河南企业提供铁矿石、铝矾土、有色矿、粮食等进口以及煤炭、车辆等出口服务,年运量逐年增长。”陈圣望介绍,连云港港稳定开行至郑州陆港的海铁联运班列,基本上能达到每周一班往返,满载率达到90%。
在共建“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两港的合作进一步深入。
就在今年3月23日,河南—连云港集装箱多式联运合作交流会在郑州举行。当天,郑东集装箱中心无水港揭牌。连云港新东方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与中铁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太仓港集装箱海运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开发货源市场,合力构建多式联运信息平台,打通河南至连云港集装箱多式联运“快速通道”,共促“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发展。
无水港里码放整齐的各色集装箱,橘色的龙门吊,映衬着蓝天白云,美得好似一幅画。龙门吊均配备先进的远程操控系统,借助摄像机、视频、传感器和控制技术,操作平台可以从机上“搬到”中控室。
“河南包括郑州,发展国际货运面临的一个物流难题是没有海运港,大宗货物出口欧美,需先运至沿海港口,再通过海运出境。”郑州新丝路国际港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杰说,选择与连云港港合作,首要考虑是运距短,而且近年来连云港的集疏运体系也逐渐完善,可以通过铁路、内河等多种方式,为客户提供多式联运一站式物流服务。
根据连云港港统计的数据,河南尤其是郑州来连或过境的货物年运量逐年增长至2600万吨以上高位,占整个港口吞吐量的16.02%,郑州已成为除连云港本土以外最大的货源生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