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开周刊
坚持“用脚步丈量城市” 经开区持续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创新服务 打造有“温度”的跨境消费新体验
弘扬廉洁文化 展现实干作风
聚焦野生动物保护弘扬生态文明理念
坚持“用脚步丈量城市”
经开区持续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营造更加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今年以来,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坚持“用脚步丈量城市”的工作方法,深入社区,深入一线,高效解决城市管理难题,推动经开区“颜值”内涵双提升。
推动氢能源普及应用 打造“绿色经开”
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机动中队中队长陈航告诉记者,他和同事们以服务百姓、服务企业为工作理念,争当环保推销员,走进社区、村庄、企业,讲政策、讲未来、讲前景,让企业和群众对新能源充分了解,树立绿色、环保、低碳、循环的发展理念。
以无废城市建设为中心,以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态治理理念为目标,以经开区宇通车企氢能领域的技术优势为基础,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走进企业,对购置新能源运输车的补贴政策进行宣讲,大力推广普及氢能源渣土车。
自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开始推广氢能源渣土车以来,得到辖区企业的积极响应。河南永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目前该企业已订购了50台氢能源渣土运输车,其中30台已参与营运。河南永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氢能源渣土车不仅环保,而且氢气即加即走效率高,同时车辆爆发力强,无论起步、提速、超车、爬坡,都能发挥出最佳的动力输出。”
“其他公司目前也在采取‘退一进一’的方式,逐步将燃气、燃油车辆淘汰、退出市场转而购置氢能源渣土车。”陈航介绍。加氢方便,也是经开区企业选择氢能源运输车的原因之一。在经开区华润加氢站,记者了解到,每台车来加氢,只需要几分钟,这是一个标准化的加氢站。目前,在经开区这样的标准化加氢站有3个,其中两个为超大型中转站,加氢站数量和质量均位于全市前列。
据了解,氢能源运输车燃料用后产出电解水,工作过程中没有任何污染,车辆喷出来的不是尾气,而是雾气。氢能源运输车安全性能也比较高。以宇通氢能重卡为例,该车辆对氢气泄漏、电路失效、车辆碰撞预警等进行有效监控,及时预警,紧急情况将采取断氢、断电措施,同时具备精准检测、精准定位、精准处理的能力,保证了整车氢系统的可靠性;氢气瓶历经火烧、水压爆破、振动冲击、-40℃和85℃极限温度验证等多项严苛挑战,保证其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对于车体制动的设计,安装有“智慧渣土”定位系统。可以说,氢能源运输车是新能源车的再升级。
除了建筑垃圾运输,氢能源车在经开区还将应用于环卫保洁等公共领域,以绿色能源惠及民生,打造“绿色经开”。
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打造“和谐经开”
与郑州光合城市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的新型合作模式,也是经开区今年以国有公司为主体,推进环卫绿化养护一体化改革的重要举措。针对城区保洁碎片化、环卫保洁公司实力弱等问题,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在充分借鉴先进经验和前期实行环卫一体化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政府主导、国企管控、专业公司运营的合作模式,推行以国有公司为主体推进城区环卫、绿化管养一体化改革。目前,经开区是全市首个完成环卫绿化一体化管养改革的区域。
城市治理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从生态环境、碧水蓝天到民生小事,如何让治理更精细,百姓更满意,是给每座城市提出的考题。“用脚步丈量城市”,找准整改落脚点,才能提升群众幸福感,找准问题,城市治理才能有的放矢。今年来,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依托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平台,谋划推进全域执法、“一张网”即可实现领域数据汇集和联通。以“综合查一次”为载体,通过组织联建、部门联管、服务联享三大举措,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减少重复执法和执法扰民。推行“一网覆盖、三联驱动”共建共管模式,在政务中心率先实现线下“一窗式”集成服务,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奠定基础。
从小事着手,用细心、耐心、巧心开拓治理新思路。如何有效挖掘、管理城市里的各种资源,需要治理的“绣花功夫”。民生大事,必作于细。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才能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持续开展“郑好停”专项治理活动,同时,全面推行路面“网格化”,建立“1+4+N”联合执法机制,集中开展道路大洗扫、卫生死角大清理等专项整治活动。同时,在全省率先完成全要素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开展了居民小区分类、街道示范片区建设等工作。
下一步,经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将继续坚持“心中有人民、执法有温度”的执法理念,围绕“服务+管理”的工作思路,综合进行城市功能提升、管理提效、环境提质,重点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从点滴处入手、由细微处着眼,致力让经开更宜居,让经开人民更幸福。
创新服务
打造有“温度”的跨境消费新体验
“之前还在担心进口商品退货流程繁琐,抱着试试的心态,没想到3天就完成了。”体验了一把最新的跨境商品退货模式后,市民张女士不禁感慨,之前跨境商品退货大约需要20天,如今不仅大大缩短了退货时间,而且退货流程也很方便。
这暖心服务带给市民的消费体验,得益于2020年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同郑州海关所属新区海关首创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
据了解,“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是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置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将区外的分拣、退货流程转移至区内,退货包裹直接由消费者快递至指定地址,压缩中间环节,节省物流在途时间,切实保障消费者退货权益,提升购物体验。消费者只需把需要退货的商品邮寄到保税园区内指定地址,等待系统退货退款即可。
这一模式,不仅实现了海关对跨境电商退货包裹入区、在途、分拣、出区监管全覆盖,实行合格包裹上架监管,加强单证审核和查验管理,也进一步理顺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监管流程,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压缩退货时间,提升国内消费者跨境电商购物体验,同时实现了监管闭环,规范退货流程及作业标准,打通了退货“最后一公里”。
位于郑州经开区河南保税物流园区的郑州自贸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是该模式建立退货中心仓试点,公司总经理郅延辉告诉记者,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有效降低企业仓储费用及仓库维护费用,同时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物流环节,减少因退货对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目前,由他们所运营的退货中心仓可满足10余家不同电商平台退货入区服务,产品品类主要包括洗护用品、护肤品、彩妆、美妆和保健品等。截至2023年10月底,已累计受理39万余单退货商品,其中办理二次成功入区34万余单,为企业累计节省仓储、人工成本50余万元。
据悉,“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不仅是河南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的成功案例,也是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成果之一,已被列入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
“退货中心仓整合集约不同电商企业的退货业务,将退货包裹集中在区内管理,提高仓储利用效率,充分发挥集约化仓储优势,以更低成本的便利条件吸引更多跨境电商平台入驻园区。” 中大门国际物流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随着海关总署的进一步优化措施,相信这种模式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为企业和市场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活力,推动跨境电商行业的繁荣和健康发展。
弘扬廉洁文化 展现实干作风
廉洁与文艺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廉洁文艺作品会如何拨动你的心弦?近日,“清风颂经开 打造‘廉’品牌”优秀廉洁文艺作品展演活动在经开区列子小学报告厅拉开帷幕。
展演活动以一部廉政警示教育片为开场,通过观看“片中人”的落泪忏悔与堕落轨迹,给现场的每一名党员干部敲响警钟。展演舞台表演部分分为“廉洁润初心”“清风扬正气”“铸魂担使命”3个主题篇章,以独特的方式,诠释了廉洁的内涵与价值。
廉政静态作品展示环节,来自经开区各中小学的剪纸、金属浮雕、面塑、纸雕、布艺、编绳、锔瓷、拓片等优秀廉政作品,及“非遗话廉”清廉主题书画近百幅,将清廉寓意与之有机结合,让参会人员对“廉”“正”内涵有了新的理解。
整场展演诠释了新时代廉洁文化内涵,弘扬清正廉洁、担当实干之风,展现了经开区清廉建设务实重干的精神风貌,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洁文化熏陶,增强拒腐防变“免疫力”。
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发挥廉洁文化润心化人、培根铸魂的作用,着力打造廉洁奉公、勤政务实的干部队伍,凝聚强大动能。
据了解,“清风颂经开 打造‘廉’品牌”优秀廉洁文艺作品展演活动由郑州市纪委监委指导、经开区纪检监察工委主办,经开区教文体局承办,活动得到了辖区各中小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聚焦野生动物保护弘扬生态文明理念
近日,经开区京航办事处组织开展“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营造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
此次活动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广泛宣传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进一步引导公众关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工作,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共同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
工作人员通过播放宣传视频、分发宣传单等形式,向群众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意义,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呼吁广大群众树立主动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坚决拒食野味的意识,自觉抵制非法捕猎野生动物和滥采滥挖野生植物的行为。
下一步,京航办事处将继续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加大巡查力度,严厉打击乱捕滥猎和非法经营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做好辖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