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崇太长江隧道‘领航号’盾构机已经突破2600米掘进任务,正在下穿长江刀鲚种质资源保护区,以‘有人值守、无人动手’的安全平稳姿态自主掘进。在‘领航号’上,装配着由我们研发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体系。”这几天,中原大工匠、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总工程师李凤远仍在外地忙碌着。
由中铁隧道局、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及郑州大学联合共建的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是隧道掘进机领域唯一的国家公共研究平台。作为实验室的总工程师,李凤远带领团队面向国家战略和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围绕解决高原、高寒、深地、深水、超长等极限工况下隧道掘进机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高效破岩与场变控制、极端工况装备设计与制造、智能掘进与运维三大方向研究。
“围绕隧道智能建造关键技术,我们研发出集智能监控、综合分析、协同管理及智慧掘进于一体的盾构TBM(全断面隧道硬岩掘进机)工程大数据云平台,依托上海机场联络线、深江珠江口隧道、崇太长江隧道等国家重点工程,搭建盾构智能掘进技术架构体系,首次实现了盾构智能掘进。”李凤远介绍,该平台已成为盾构行业最强大的盾构云基础平台和国内规模最大的盾构TBM集群云平台,不断引领隧道建设进入“智造”新时代。
“以正在建设中的崇太长江隧道为例,集成了智能感知、设计、预制、掘进、安装、构筑、环控、运输、管控等9大技术的隧道智能建造系统,相当于给盾构机装上了拥有独立思考、智能分析、自主判断的‘智慧大脑’,为高效、安全掘进筑起一道‘智能屏障’。”他说。
未来,李凤远将和同事一道肩负起国家级创新平台的行业使命,推进科技攻关,加强成果转化,为推动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