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周年!郑州经开区为“它”写了一首歌
    来源: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时间:2025-07-21 12:09 

    一声汽笛,联通万里。2013年7月18日,首趟中欧班列(郑州)满载希望,从郑州经开区鸣笛启程。十二载砥砺奋进,经开区与班列发展同频共振,截至2025年7月,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已突破15000列,货值超百亿美元,滚滚车轮刻下一条日益繁忙、动能澎湃的“钢铁丝路”,成为经开区高水平开放最亮眼的名片。

    1.png

    01

    嘱托领航 经开担当筑枢纽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郑州国际陆港,勉励其要“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建设多作贡献”,殷殷嘱托为经开区标定了航向,注入了不竭动力。

    十二年来,郑州经开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勇担使命,全力推动班列开行向“枢纽对枢纽”转型,构建高效国际物流体系,建成投用了中欧班列郑州集结调度指挥中心、汽车口岸商务局、铁路新线束、中欧班列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跨境电商分拨中心、智慧场站管理系统等一批重大项目。

    不仅如此,班列整体通关时效大幅度提升,集装箱周转效率持续领跑全国同类枢纽;助力郑州成功获批东部地区唯一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获批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并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为华中区域集结中心。

    这些里程碑,正是经开区牢记嘱托,打造“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物流通道枢纽的生动实践与有力证明。

    2.png

    02

    经开力量 丝路脉动强劲

    中欧班列(郑州)的跨越发展,烙刻着经开区的主动作为与强力支撑。

    在经开区的努力推动下,班列“朋友圈”已覆盖欧亚40余个国家140多个城市,形成“二十五站点、八口岸”的国际物流网络体系;货物品类从单一走向多元,“河南制造”“中国制造”借力班列畅销欧洲。

    积极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大力发展海铁联运,高效衔接沿海港口,形成以郑州为枢纽的“1+7”铁海联运班列网络,开通“郑州-沿海港口-海外”联运线路,拓展了国际物流通道的广度和深度,为腹地企业提供了更多元、更经济的出海选择。

    首创“班列+”模式,创新“班列+跨境电商”“班列+冷链物流”,吸引了百余家优质物流企业在经开区集聚发展;依托枢纽优势前瞻布局,规划建设特色产业园区,推动“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产业经济”跃升。

    3.png

    03

    歌声见证 经开“老班列人”的初心

    “跨越山川,不惧路长,中欧班列,闪耀着光芒,怀抱梦想,满载希望,驶向未来…”这首在郑州经开区服务班列一线传唱的原创歌曲《中欧班列 郑州启航》,由经开区开放办工作人员创作,由经开区服务中欧班列的一线工作者倾情演唱。

    4.png

    歌词原创者张欣,是陪伴班列成长12年的亲历者和服务团队的一员,她将经开区各部门与铁路、海关紧密协作、保障班列高效畅通的生动实践,特别是“服务至上”的信念,融入歌词创作,成为十二载如一日护航“钢铁丝路”的初心写照,更是众多班列服务者的行动信条。

    “中欧班列(郑州)是经开区对外开放的核心引擎和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枢纽经济新优势的重要抓手。”经开区开放办主任付中华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与沿线城市协同联动,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征程上,鸣响更加铿锵的经开之声,谱写更加辉煌的开放篇章。”

    《中欧班列 郑州启航》

    词:张欣  曲:冯旭东

    中原大地上,梦想启航

    长龙连亚欧,友谊的桥梁

    披着五彩朝阳,汽笛声声唱

    跨江河、越高山,奔向远方

    开放的胸怀,拥抱希望

    创新的模式,物流全球网

    映着星火绽放,货物通八方

    贸易通,文化融,共谱新章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